欢迎来到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网站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安康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交通资讯 > 公路养护 > 正文内容

路即景,景即路——市公路局路旅融合推动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观察

文章来源:安康新闻网 作者:于延琴 发布时间:2024-05-15 15:18


4月26日,驾车行驶在岚皋段G541。一路上,不是顺山沿河,就是穿山渡水。窗外目之所及,林木苍翠,景色多变。或山涧相依,或河湖相连,或乡野人家,令人心旷神怡。

全长115.87公里的岚皋段541、211国道,自安康起,至岚皋,过八仙,经化龙山,到鸡心岭。串联着瀛湖、南宫山、鸡心岭等8个A级旅游景区,是名副其实的旅游通道。不仅如此,公路或蜿蜒青山间,或浮于绿水上,或在云雾蒸腾中忽隐忽现,本身又是一道风景。

       “交通线”变为“风景线”。这样的公路,在全市为数不少。这不仅是全市干线公路一次华丽转身,也是安康旅游业量的拓展。

路是一种产品:不断满足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要

平利县长安硒茶小镇。穿境而过的G346,像一条黛色绸缎挥舞在碧水苍山,链接着独属于它们的诗与远方。

小镇因茶闻名,享有“全国特色小镇”名头。被誉为“美丽公路”的G346平利段,与美丽乡村相得益彰,每天迎来送往着前来打卡的各方游客。

长安镇高峰村委会副主任凌受山介绍,依托畅通公路,村民发展茶叶等特色产业,过上了好日子。这几年,G346将镇上秦楚遗址古长城等50余处星罗棋布的自然、人文景点串珠成链,成了一条精品旅游线路,又让群众吃上了“旅游饭”。不少村民开了民宿,建了露营基地,人气很旺。

全长75公里的G346平利段,起于汉滨区大沟口,止于陕鄂交界、秦头楚尾的关垭子,并非一开始就是旅游路。

“最初叫汉白公路,1937年建设。”市公路局退休干部戴小平说,在各个历史时期,公路建设扮演了重要角色。最初,当“通行”都成问题,群众温饱还未解决时,公路承担的是保障群众基本出行和经济发展。后来,随着社会进步,群众日子好过了,沙土路就成了水泥路、沥青路。

没路时,群众渴望有路走;有了低等级路,又想走得宽敞平坦。随着生活水平不断改善,又希望走得安全、舒适、有体验感。

群众需求是“指挥棒”。

经历了4次巨变的G346平利段,是典型代表。从泥泞汉白公路到沥青公路,从三级路再到二级路,从省道S308升级为G346旅游路。每次变化,对接的都是社会发展之需,群众时代之求。

发展至今,全市8条1235公里干线公路,概莫能外。

“路也是一种产品,随着时代需求迭代升级。”在市公路局局长胡裕成看来,从国家政策、安康发展,以及行业自身建设来看,推进“公路+旅游”,是全市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应有之义。
事实上,早在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部门下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提出了构建“快进”“慢游”旅游交通基础设施网络。安康,正在加快建设汉江生态经济带重要节点城市、秦巴区域综合交通枢纽等,以及聚力打造文旅康养等三大千亿级产业集群,需有坚实公路交通与之配套。而公路行业本身,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又提出了新任务。

这些都需安康公路拿出“姿态”。路旅融合,成了必由之路。

做好“公路+旅游”文章:不局限于路旅融合

在2023年普通干线公路大中修及预防性养护工程国道G541线罗金坪大桥至桂花村项目施工现场,压路机等机械设备正有条不紊往来作业。

“以‘公路项目+旅游’立标,在实施道路、桥梁、绿化等工程时,做到精细化、人性化、景观化。” 市公路局大中修项目办工程部部长刘磊介绍,项目全长23.15公里,3月5日开建,工期3个月。建成后,将实现旅游营运安全、舒适、愉悦性相统一。

G541岚皋段链接着南宫山等多个A级景区,常年车流不断。在2006年改建时,就融入“安全、舒适”等理念。此次改造,不仅应急避险等功能显著提升,更精准服务瞄准游客需求,成为极具代表性的景观大道。

在蔺河库区段临湖一侧,安全等级不够的景观式护栏,换成了防护等级达标的拦索式护栏。在提升安全等级的同时,融入沿路景观,又视野开阔,使旅客能更好欣赏到库区景色。

“项目+旅游”,不仅落实在施工全过程每个细微环节,还体现在项目支持上。近三年,市公路局每年争取养建项目资金2亿元,均用于旅游线路的提档升级。

不止“项目+”。近年来,市公路局聚焦主责主业,在养护、安全、保畅、服务工作中,主动融入旅游,加快路旅融合。

在102省道镇坪县牛头店镇水晶坪村,47岁的养护员李刚正在修剪路边绿植红叶石楠。望过去,火红般的红叶石楠,似一条红飘带蔓延路边,引得不少人停车拍照。

利用“车窗外风景”,恰如其分将公路元素融入自然景观,时不时给游客带来“小惊喜”。这是安康公路人将旅游元素,融入公路养护的成果。

一条路是这样。一座桥、一座隧道、一个服务区,都会成为一个驰名的旅游单元。

为打破交通瓶颈,安康这些年逢山开路、遇水架桥。至今,全市干线公路就有桥梁773座、隧道36座。属全省桥梁最多的市,几乎囊括所有桥型,是名副其实的“桥梁博物馆”。

“这些都是宝贵资源。利用它们,可以打造网红桥、网红隧道,变成以桥隧、服务区为目的地、为文化、为场景的特色旅游景点。”胡裕成称,推动路旅融合,不应局限于路旅融合。公路是载体,在这个基础上,促进路、文、农、商、体旅等多业态、多维度融合。即构建“公路为体,多元共生”生态体系,促进业态与产业协同高效利用,推动区域社会经济循环式、可持续发展。

加快路旅融合:还需各方共力

据介绍,2017年交通运输部等下发《关于促进交通运输与旅游融合发展的若干意见》后,关于路旅如何融,至今没有指导性意见。各级政府也没具体要求。

如何融,没有定论。在“可做可不做”中,从来坚信“有为才有位”的安康公路人,聚焦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选择了主动作为。刻写在他们骨子里的“铺路石精神”和“百年公路精神”,也在推进路旅融合中,再次展露无遗。

2023年,市公路局先后印发《安康国省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安康干线公路系统落实生态旅游高质量发展责任清单实施方案》。并以“千里文明路共建文明城”为抓手,聚力打造“最美沿江路”“秦巴1号旅游风景道”等美丽公路。同时,去年先后派出3个考察组,深入到浙江省衢州、汉中等地学习路旅融合。

         制定方案、外出取经,多措并举,最终是要在推进路旅融合中,让群众有更多获得感,行业自身实现高质量发展,并能为全省乃至全国贡献安康经验。

在实践探索中,安康公路人也有了一些自己的方法和路径。

“路旅融合,不能简单理解为公路服务于旅游。”市公路局纪委书记黄莹说,各类公路设施与旅游景点不应孤立发展、各自为战,应就近联系,形成多重联动网络化格局。

在蜡烛山服务区背后,是岚皋县生态旅游总体规划一级开发区蜡烛山。这个直指天空,形似一对蜡烛的石山峰,因其特有风情,令不少人慕名而来。

游客爬上山峰打个来回,至少4个小时,到服务区“歇脚”,成了必然。如何让游客体验更多“慢游”乐趣?岚皋公路段围绕岚皋县总体布局,立足游客需求,计划投资1000万元,撬动社会资本,将服务区打造成具有“旅游服务、露营基地、民宿客栈、水上休闲、公路文化展示”多功能性公路驿站。

“一楼大厅提供开水、休憩等服务,另一侧是公路文化展示厅。二楼是餐饮、酒吧,以及影院等。”岚皋公路段长姚志国介绍,依托驿站门口湖水资源,开发水上休闲娱乐,打造水上民宿以及水岸营地等,最终成一个“主题型旅游景区”。

项目得到了当地政府大力支持。双方并就后期开发,正商讨多形式合作共赢。

“主动作为,体现自身价值。”岚皋公路段公路股长田曙光坦言,让游客出行更舒心,是公路人的追求。在推动项目建设中,又能提升干部能力。

另外,随着全市公路养护机械化水平提高,不少原有道班开始闲置。打造旅游产品,又是盘活闲置资产最好途径。

岚皋公路段把服务区打造成景区,镇坪公路段则依托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化龙山,将沿线闲置的松坪、华坪道班,引入社会资本,打造自驾车房车露营地,满足游客多样需求。

在镇坪公路段长向系玲看来,目前各段都有探索,但要把干线路都建成旅游路,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界人士对此深有同感。他们认为,全市要实现高质量路旅融合,须有“大融合”理念,协同推进政策、规划、服务、设施、文化等全方面融合,将具备条件的公路打造成集交通、美学、游憩和生态等复合型旅游路。

由此,要先破“各自为政”。全市要尽快建立地方政府主导、部门齐抓共管、公路积极参与的良性互动机制,达到共建共治、共享共赢。其次应避免雷同。旅游路上,吸引游客走下去的永远是不同风景。一个区域内如果出现风格相同的路,一条旅游路上出现相似的设施建筑,必然少了走下去的热情。因此,雷同是路旅融合大忌。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