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网站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安康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策法规 > 正文内容

关于贯彻落实《交通强国建设纲要》的实施方案

文章来源:陕西省交通运输厅网站 作者:陕西省交通运输厅 发布时间:2021-12-29 09:50

为深入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交通强国建设纲要》(中发〔2019〕39号)精神,全面开启交通强省建设新征程,结合我省实际,现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立足新发展阶段,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努力构建新发展格局,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全面落实解放思想、改革创新、开放联动、共同发展的发展方略,以推动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为根本目的,牢牢把握交通“先行官”定位,着力加快枢纽交通、综合交通、人民满意交通建设,推动交通发展由追求速度规模向更加注重质量效益转变,由各种交通方式相对独立发展向更加注重一体化融合发展转变,由依靠传统要素驱动向更加注重创新驱动转变,加强基础设施“硬联通”、制度规则“软联通”,构建安全、便捷、高效、绿色、经济的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实现设施强、管理强、服务强、产业强、保障强,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为谱写陕西高质量发展新篇章提供坚强支撑。


(二)发展目标


从2021年到本世纪中叶,分两个阶段推进交通强省建设。


——到2035年,基本建成交通强省。高质量综合立体交通网基本形成,人民满意度大幅提高,支撑陕西现代化建设能力显著增强。


枢纽省份地位全面提升。建成西安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和宝鸡、榆林、安康等全国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构筑起“一带一路”交通商贸物流中心、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辐射全国、通达世界能力显著提高。


交通经济走廊全面建成。交通基础设施通达程度与东部大体相当,综合交通运输大通道基本建成,形成面向中亚、南亚、西亚国家的通道。高速公路县县高效连通,国省干线基本畅达城镇,“四好农村路”普惠乡村;高速铁路通达全国,机场群规模效应充分释放,航空网络辐射全球;汉江国家高等级航道通江达海。


“123”交通出行圈全面构筑。面向省内基本实现西安都市圈1小时通勤,关中城市群2小时互通,所有地市和主要县城3小时到达;面向全国基本实现周边省会城市1—2小时直达,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成渝等经济区2—3小时直达,国内主要城市3小时直达;面向全球基本做到快货物流国内1天送达,周边国家2天送达,全球主要城市3天送达,实现“人便其行、货畅其流”。


发展质量效益全面提高。交通运输发展方式更加绿色高效,创新能力、可持续发展、安全生产和现代化治理水平大幅提升,影响力、竞争力显著增强,人民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明显提高。


——到本世纪中叶,全面建成人民满意、保障有力、全国前列的交通强省。现代化综合交通体系全面形成,设施规模质量、技术装备设备、科技创新能力、运输服务水平、交通安全水平、绿色智能水平、行业治理能力、交通文明程度、交通竞争力和品牌影响力进入全国先进行列,实现“人享其行,物优其流”,高效支撑陕西经济社会发展。


二、提升战略支撑能力,加快构建枢纽交通


发挥我省独特的交通区位和竞争优势,形成定位清晰、服务高效的枢纽交通体系,努力将陕西区位优势转变为经济发展新动力。


(一)构筑枢纽交通发展新格局。用好共建“一带一路”、新时代推进西部大开发形成新格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等重大机遇,形成“多级立体、陆空联动”的枢纽发展格局,奋力将我省打造成国家交通枢纽新高地,提高东西双向互济开放水平。推动关中、陕北、陕南三大枢纽群发展。关中以建设关中城市群为引领,形成以西安为核心和宝鸡、渭南为两翼的枢纽格局。陕北以推进呼包鄂榆城市群融合发展和陕甘宁革命老区振兴为引领,形成以榆林、延安为双核的枢纽格局。陕南以加快融入长江经济带和对接成渝经济区为引领,加快构建安康、汉中、商洛等多城联动发展格局。


(二)建设功能先进的客运枢纽。综合国家发展规划,结合国土空间开发和运输网络建设,完善各级客运枢纽布局,形成分工明确、转换高效、服务一流的客运枢纽体系。强化铁路、公路、航空等方式高效衔接,加强项目规划、建设、运营对接,推动枢纽节点同步规划设计、建设运营。强化“零距离换乘”理念,积极引导立体换乘、同台换乘、安检互认,依托机场、铁路客运站等,加快打造“一体化”综合客运枢纽。统筹推进客运和公交站场建设,提高转换效能。


(三)打造集疏高效的物流枢纽。大力发展现代交通物流,全面构建西安、延安、宝鸡等国家物流枢纽承载城市,着力建成一批多式联运型物流园区。围绕打造中欧班列(西安)集结中心,加快完善西安港、西咸空港等国家级货运枢纽,实现陆空无缝接驳和国际货物直通。推动产业协调创新,加快建设西安全球性国际邮政快递枢纽集群。在关中、陕北、陕南分别重点打造服务于高端制造业、能源化工业、绿色生态产业的货运枢纽及物流园区。推动铁路专用线建设,完善集疏运体系,便捷物流快速通达。


(四)推动站城一体化综合开发。统筹城市空间布局和枢纽建设,通过综合交通枢纽及沿线土地一体化规划和开发,充分利用地上地下空间,实现枢纽与周边区域发展联动。做好枢纽交通功能、商业开发、产业集群的有机结合,将枢纽及其周边打造成区域重要的经济增长点,推动枢纽经济发展。全力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临港经济区、临空经济区,以交通枢纽优势带动产业发展。


三、推进融合一体发展,积极打造综合交通


统筹推进交通网络建设,集约共享通道资源,建设布局完善、规模适度、结构合理、设施先进的综合立体交通网,加快构建亚欧陆海贸易大通道,全面提升对外开放水平。


(一)完善高品质综合交通网。做大高速铁路网。强化陕西铁路枢纽省份地位,按照“完善骨架、强化周边”的思路,加快畅通包(银)海、青银等高铁主通道,尽早实现“市市通高铁”。积极谋划西安经韩城至济南、西安至合肥等高铁通道,畅通高铁省际出口。


织密高速公路网。以加密联通、强化中心、提升效能为方向,加快全省高速公路建设,推进重点城市高速公路环线建设,扩大高速公路覆盖范围。全面加密省际高速公路出口,增加区域大通道,强化陕西与周边城市群联系。有序推进高速公路拥堵路段改扩建或智慧扩容,提高穿越秦岭等重要路段通行能力,提升既有设施服务效能。


打造民航发展高地。贯彻“四型机场”建设要求,将西安咸阳国际机场打造成为辐射“一带一路”的国际航空枢纽,扩大交通对外开放。提升榆林机场量级,完善支线机场网络布局,形成机场群效应。推动一批通用机场和直升机起降场建设,实现通航飞行服务广泛覆盖。拓展第五航权航线,加快构建“空中丝绸之路”。提升航空物流服务水平,壮大以西安为主运营基地的货运航空公司。建立现代化空中交通保障体系,提升空中交通管理水平。


(二)完善便捷化区域交通网。以拥堵路段、城市出入口等为重点,加快普通国省干线升等改造。有序推动关中平原城市群和西安都市圈市域(郊)铁路发展,促进城市群和都市圈交通一体化发展。建设快速市政路网,推进西咸交通基础设施一体化发展。推动普速铁路适应性改造,积极拓宽“绿巨人”覆盖范围。围绕支撑陕北高端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普通干线铁路建设和客货分线。服务陕南绿色循环发展,推动交通基础设施与旅游、产业、生态等融合。着力完善水运网,畅通汉江安康至白河黄金水道。


(三)完善普惠化基础交通网。落实乡村振兴战略,促进城乡交通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高水平建设“四好农村路”。以革命老区、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为重点,实施村组通畅、提档升级、产业服务、安全提升等工程,推进交通建设项目尽量向进村入户倾斜,进一步提高农村公路覆盖范围、通达深度和服务水平。强化路域环境治理,实施农村渡口标准化建设。完善农村客运服务体系,因地制宜推进农村客运资源整合。


(四)完善多元化城市交通网。服务西安国家中心城市建设,扩大轨道交通网络覆盖。加强对外通道与市政路网衔接,完善城市快速路系统,构建结构合理的城市交通网络。以公共交通为导向,推动城市交通智慧化、共享化、协同化发展。全面推进和深化公交都市建设,优化城市客运出行结构,提高绿色出行比例,缓解城市交通拥堵。


四、坚持推进共建共享,努力办好人民满意交通


全面提升交通发展质量效益、服务品质和管理水平,不断增强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满意度。


(一)提供便捷舒适、经济高效的运输服务。着力提升客运服务水平。构筑以高铁、航空等为主体的快速客运系统,提升主要通道旅客运输能力。以西安咸阳国际机场、西安北站、西安东站、西安南站等综合客运枢纽为重点,推动中转旅客信息数据共享开发,推行异地候机候车、行李直挂等服务,提供“一票制”和“一站式”联程联运服务。积极利用干线铁路提供通勤服务,鼓励市域(郊)铁路高峰时段公交化运营。发展全域公交、定制公交、预约响应等客运服务,提高城乡出行效率和便捷性。推动西安与周边城乡常态化公交出行,提升城市群内部通勤水平。规范网约车、共享单(汽)车发展,加强无障碍交通设施建设。大力发展共享交通,实现出行即服务。


大力优化现代物流服务。优化物流组织模式,发挥西安港和中铁联集等国家多式联运示范工程引领作用,推广标准化装载单元,推动标准互认、信息共享,积极推进多式联运发展,提高物流效率。创新智慧物流营运模式,加速发展网络货运等新兴业态。加强城际干线运输和城市末端配送有机衔接,提供分时段配送、夜间配送等差异化服务。探索和研究智慧城市地下物流配送新模式,完善航空货运物流服务,开展高铁快递、陆空联运服务。建设国际航空港供应链综合服务平台,积极拓展全球供应链服务网络。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服务体系,提升产销一体化服务能力。


拓展“交通+”特色服务。促进交通与邮政快递融合发展,推动交邮设施共建、设备共用、信息共享,加快邮政普遍服务升级换代,建立通达全球的寄递服务体系。推动交通与制造业融合发展,促进现代装备在交通运输领域应用。推动交通与旅游融合发展,开行丝路旅游班列,开发定制化航空和水上旅游产品,推动房车营地、观景台等旅游设施与公路服务设施共建共享,构筑“快进+慢游”交通网络。推动交通与特色农业融合发展,打通城乡双向流通通道。完善服务区交通设施综合服务功能,带动周边区域经济发展。


(二)强化系统完备、运行可靠的安全保障。完善安全生产体系。推行全过程安全监测、行为感知、风险预警、应急处置,推进科技信息化等手段在安全生产领域应用。加强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区安全风险联防联控,完善安全风险管理制度,形成风险分级管控和隐患排查治理双重预防机制。强化城市轨道交通保护区安全管理,加强对网约车、道路运输等重点领域安全管控。以长大桥隧、急弯陡坡等事故多发易发路段为重点,完善安全生产防控体系。


强化设施设备安全。持续加大交通基础设施安全防护投入,强化预防性养护维护、安全评估,落实防汛等抢险救灾措施,加强灾害隐患巡查排险,及时消除安全隐患,增强设施耐久性和可靠性,提升设施设备本质安全水平,保障人民群众正常生产生活。优化提升危化品道路运输路径,利用北斗导航等先进信息技术强化对翻越秦岭、重要水源地及高速公路等危化品运输通道安全防护监管。完善车辆、飞机、船舶等维修救援体系,保障运输装备安全。


提升交通应急救援能力。加强协调联动,推进综合指挥调度平台建设,健全跨省事件处置和信息联动机制。建成国家区域性物资储备中心,完善应急预案,开展综合演练,增强现场处置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自然灾害和极端天气预测预防预警,提高交通防灾抗灾能力。发展通航应急救援,强化应急救援社会协同应对能力,完善征用补偿机制。


(三)创新智慧引领、绿色主导的发展方式。发展智慧交通。实施创新驱动,推动大数据、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新技术与交通行业深度融合。研究推广智能网联高速公路、自动驾驶等新技术应用。加快信息系统建设,推进设施互联、信息互享、服务互通。加强科技创新体系建设,完善科技评价与激励机制。充分依托秦创原创新驱动平台,促进交通科技成果转化。培育行业国家重点实验室、研发中心和交通智库。


提升绿色发展水平。坚持生态优先和全寿命周期理念,节约集约利用资源。推进交通基础设施生态选线选址,避让耕地、林地、湿地和重要水源地等具有重要生态功能的国土空间。加快建设一批绿色公路、铁路、机场等设施。以建筑垃圾回收利用为重点,推广使用废弃物循环利用新工艺和新设备。加快运输结构调整,推进大宗货物和中长途货物运输“公转铁”,加强绿色基础设施建设,推广新能源、智能化、数字化、轻量化交通装备,鼓励引导绿色出行,实现交通领域碳排放尽早达峰。加强环境保护和生态修复,将生态保护理念贯穿交通发展全过程。


(四)形成协同高效、科学现代的治理体系。完善行业治理体系。建立健全综合交通管理体制,落实交通运输领域省与市县财政事权和支出责任划分改革方案,推进综合执法等体制机制改革。研究构建西安都市圈、关中平原城市群等区域协同机制,有序推进都市圈、城市群融合发展。深化“放管服”改革,完善市场治理规则,构建行业诚信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深化交通公共服务和电子政务发展。坚持依法行政,建立透明、规范、高效的纵横联动、协同监管机制,健全公共决策机制。


提升行业治理能力。实施“素质能力提升、重点人才培养、顶尖人才引领、青年人才储备”四大人才战略工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交通铁军。传承优秀交通文化,深入推进精神文明创建,大力弘扬“两路”精神,增强行业凝聚力、战斗力,推动交通文明程度全方位提升。依托红色旅游路、秦直道等文化资源,讲好陕西交通故事,做优陕西交通品牌。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党的领导。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充分发挥党总揽全局、协调各方的作用。建立健全交通强省建设实施工作机制,密切部门协同,推动省市联动,夯实工作举措,落实工作责任,形成统一高效的工作格局。


(二)加强要素保障。做好与国土空间等规划的衔接工作,加强与自然资源、财税、金融的政策协同,保障发展要素供给。各级政府要持续加大财政投入,深化投融资改革,拓宽融资渠道,完善政府主导、分级负责、多元筹资、风险可控的资金保障和运行管理体制。


(三)加强实施管理。科学制定专项规划,细化分解任务,扎实推进交通强省建设。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和单位先行先试,打造一批样板工程,推进示范试点工作。做好统计监测、分析评估和监督考核,确保重点任务落到实处。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