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网站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安康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交通资讯 > 新闻动态 > 正文内容

党兴则路兴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姜德军 秦婷 发布时间:2021-04-22 15:15

摘要: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百年来安康干线公路因党兴而路兴,通行条件发生翻天覆地变化。伴随着党的事业不断发展壮大,昔日“四塞之地、舟车不通”的安康如今“货畅其流、人便其行”。纵横交错的公路网和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生动诠释了我们党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执着追求。跨越百年岁月,现对建党百年安康干线公路的发展变迁与历史成就进行梳理与总结,凝练百年来安康干线公路发展的宝贵经验和启示,切实增强公路行业听党话跟党走、不忘初心为民开路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关键词:中国共产党  安康干线公路  成就  启示


栉风沐雨百载,秦巴天蟄变通途。纵观安康干线公路近百年发展史,就是一部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公路事业在曲折中发展、党兴而路兴的不懈奋斗史。百年公路史和发展实践昭示了一条颠扑不破的真理:坚持党对公路事业的正确领导,始终是公路行业发展壮大、行稳致远的最根本保障。

1938年,为接养安康境内第一条公路——汉中至白河公路,安康公路管理局的前身(原安康工务段)成立。1949年11月安康县城解放,建立了党领导下的人民政权,与此同时原安康工务段也被人民政府接管。1950年4月,陕西省公路局安康工务段重新组建,承担安康辖区汉白公路养管工作。1955年成立中共安康养路段支部委员会,从此安康养路段有了党的组织。1962年建立中共安康公路管理段总支委员会,下辖6个基层党支部,党员65人。1981年成立中共安康公路管理总段委员会,1985年总段下设13个支部,党员233人,党员队伍迅速壮大。百年后的今天,干线公路系统共设26个支部,480名党员,党的力量始终挺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服务最前沿,成为总揽全局、指引方向、导引前进的中流砥柱。

回望近百年党领导下的安康干线公路发展史,大致经历了五个阶段:

——落后阶段。解放之前,我们党的主要精力用在抗日救亡解放全中国,实现民族独立上。国民党统治下的安康境内仅有一条280公里的汉中至白河过境公路,安康解放前夕遭国民党军队溃退时的“彻底”破坏,大部分桥梁、渡口被严重破坏、多处路基被炸毁,使汉白公路交通完全断阻、丧失通车能力。

——发展阶段。新中国成立后,重新组建安康工务段,对汉白公路进行全面修复并迅速恢复通车。1957年以后,安岚、平镇、西万公路相继兴工修建并陆续竣工通车,通车里程达688.5公里;随后修建两佛、营沙公路与西万公路衔接。1970年修建恒紫、安旬、紫渔、镇旬、旬白等5条支铁公路,养护里程增加4倍,达到1120.43公里。

——停滞阶段。1967年至1970年动乱期间,干线公路陷入瘫痪、业务基本停滞。少数“造反派”控制交通要口,在公路上随意设置障碍,截断公路,炸毁桥涵,使汉白公路交通受阻达1年有余。直到后来拨乱反正,经清理整顿才恢复正常。

——改革阶段。改革开放后,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发展,公路运输需求强劲增长,安康公路发展步入快车道。1978年到上世纪90年代前期围绕“路面黑色化”目标,持续推进道路技术等级提升。1988年到2006年期间,抢抓国家“贷款修路、收费还贷”“县县通油路”机遇,筹集公路改扩建资金近10亿元,建成二级收费公路269公里,结束了旬阳、白河、岚皋、镇坪等县不通油路历史。“十二五”期间投资12亿余元,建成安岚、平镇二级路镇坪段、渔紫路等二级公路120公里,升级改造镇坪、平利、岚皋和白河4个县城过境线实施12个489公里升等改造项目全市境内公路总里程达到25473公里,二级以上公路达1514公里

——快进阶段。“十三五”期间,干线公路在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战略指引下,围绕一通道、三横、八纵”思路开启“畅通公路、平安公路、美丽公路、法治公路”即“四个公路”建设,投资21.33亿元完成国道541、316、210等10多条600余公里干线公路改建工程,干线公路二级化比例提升到72.3%,实现了10个县区二级公路连接,实现了从破解瓶颈到基本适应、再到引领发展的历史性跨越,已形成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县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网。

回顾近百年来国省干线公路的发展历程,干线公路在变革中发展,在砥砺中奋进,在前进中壮大,实现了六大提升。

一是治理体系实现大提升。干线公路管理体制先后经历了下放到上收、再到下放的变化,从而形成了现行的以市政府及其交通部门管理为主,同时接受省公路局业务指导,市以下公路养管机构实行垂直管理,人员、资产、管理和小修保养费由省财政切块,市财政拨付保障,养护工程经费由市公路局负责的国省干线公路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全局自上而下形成较成熟的人事、财务、内控、内部工作、收入分配、业务考核、民主监督、党的建设等一整套、全新的“现代治理”制度和体系,干线公路治理能力实现质的提升。

二是公路等级实现大提升。改革开放以前公路“晴通雨阻”是常态,成为制约全市经济发展的“瓶颈”。据记载:“汉白公路之渡口阻碍交通甚大,大水时过渡不易,交通常停3—5日,雨季则有月余不能通车。改革开放后实现了从“半黑半土”到基本黑色化、再到通县油路化,从消灭等外路到以三级路为主、再到通县二级化的华丽嬗变,到“十三五”末,二级路占比提升到72.3%,年均优良路率稳定在90%以上。干线公路有效衔接城市公路、农村公路和高速公路,初步形成了承东启西、通南达北、内通外畅的交通格局,“走得了、走得通”目标早已实现,“走得快、走得舒适”成为现实,结束了秦巴山区“羊肠小道泥巴路,肩挑背驮一身灰”的历史。

三是应急能力实现大提升。安康地处秦巴山区,公路水毁和地质灾害年年频发。以前受制于人力物力条件,抢险能力十分有限,一旦发生水毁则交通中断。据记载:“1953年水毁并不严重,但安康境内阻车2个多月;1954年水毁比较严重,阻车1个月;1955年雨季冲毁路基、桥涵92处,阻车48天;到1956年阻车4天半。”如今,安康市公路局在预案完善、队伍建设、物资准备、抢险组织、应急演练等方面已探索形成一整套行之有效的战术战法,建成多个应急物资储备中心,基本实现“即毁即抢,即抢即通”。2019年“10.6”国道541线岚皋余家梁5.3万方特大山体滑塌自然灾害,几十个小时就恢复了通行。

四是建养技术实现大提升。以前公路建设上的人海战术、日常养护上的粗放落后,正在被越来越高效的机械化施工、精细化养护所代替。公路、桥梁建设周期明显缩短,技术标准明显提高,路面结构实现从碎石路面到沥青碎石路面再到今天的水泥混凝土路面和沥青混凝土路面。公路养护技术从刚开始的人工修复到机械修复,技术手段也从路面日常养护、小修保养发展到今天的预防性养护。特别是随着公路科技和“四新”技术、设备的推广运用,公路建设养护的耐久性和精细化水平迈上一个大台阶,公路技术状况指数稳定达到89以上,道路通行条件明显改善。

五是产保护实现大提升。以前由于没有专门的公路路政管理机构和人员,只在公路沿线区乡成立护路委员会和护路队负责对桥梁、涵洞、路基、路面等设施的维护,管理内容极其简单,损害、侵占路产路权现象时有发生,并得不到有效治理。改革开放后,为加强路政管理,干线公路管养机构正式设立路政科,各县段陆续设立路政股,并成立超限运输检测站(场),配备专职路政管理人员和巡查车辆,开始实施法律法规赋予的管理职责。坚持养护路政联合巡查,逐步建立完善“三级联动、四位一体”巡查机制和路产赔补偿办法;创新推行“123”路警联勤联动管控机制,实行“路警+路地”联合执法模式,建立公路路政与公安交警联合治超工作机制、多部门联合治理路域环境长效机制,有效保护路产路权,有力维护道路设施运营安全。

六是服务能力实现大提升。坚持“公路姓公、公路为公”和“服务人民、奉献社会”宗旨,深化“放管服”改革,建立市局、县段、道班“三级协管”机制,推行“一次性办理、一次性告知”和“互联网+公路服务”,让信息多跑路群众少跑腿,方便企业与群众办理涉路审批,提升服务效能。实行多渠道路况信息发布,及时发布更新公路阻断、管制信息,为社会公众规划出行路线提供方便。在公路沿线张贴服务电话、实行24小时值班、节假日轮流值班制度,热心为遇险、遇阻、遇困司乘人员提供救助,畅通人民群众意见建议反馈渠道,以暖心服务赢得社会公众对公路行业的认可。新建28个公路服务区、停车区,建设无障碍设施,全面深化“厕所革命”,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更便利、更舒心、更美丽的高品质出行需求。

百年建党史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华民族艰辛探索、走向共同富裕的100年;百年筑路史则是在党的领导下,安康干线公路快速发展、不断壮大100年。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回首走过的路,有以下经验和启示值得深刻记取。

(一)必须坚持党建引领。党兴则路兴,公路要发展,关键在党的正确指引,必须坚持把党对公路行业各项工作的领导落到实处,持续完善、健全、强化党建工作“肌体”,将党建工作“触角”持续向基层延伸,始终把党组织力量和党员带头作用挺在公路建设、养护管理和抢险救援最前沿,把临时党支部建在重点项目上,将党建优势转化为推动行业发展的向心力、凝聚力,以党建凝聚合力。要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举旗定向,牢牢把握新时代党的建设总要求,切实把讲政治要求落实到具体业务工作中,始终心怀“国之大者”。围绕高质量发展抓好党建、抓好党建促进高质量发展,实现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深度融合、相互促进,确保公路事业在党的引领下守正创新、砥砺前行。坚持全面从严治党,加强文明创建、作风转变、廉政建设和行业宣传,持续为行业发展注入正能量。

(二)必须坚持养管并重。坚持“七分靠管、三分靠养”理念,保持养护管理联勤联动机制,始终把公路养护、管理作为立业之基、生存之基、发展之基,不忘初心养好公路、牢记使命保障畅通,全面落实“一流设施、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服务”要求,以满足人民群众美好出行需求为根本目的,持续提升公路养护管理服务品质。

(三)必须坚持项目为纲。牢固树立“大抓项目、抓大项目”的鲜明导向,坚持领导带头抓谋划、职能科室抓争取、项目机构抓实施,紧紧围着项目转、牢牢扭住项目干,以项目看实绩、以项目论英雄,靠一个个项目落地实施来提升路况等级、改善通行条件、化解发展矛盾,以高质量项目建设引领干线公路高质量发展。

(四)必须坚持队伍提质。要不断适应时代发展和行业发展需要,加强综合管理、专业技术、成熟技工“三支队伍”建设,补充引进紧缺人才,加强新招大学生历练培养,加大教育培训、交流轮岗、上挂下派、实践锻炼、提拔使用力度。强化人才战略,端正用人导向,用好“三项机制”,积极承接全面推行县以下事业单位建立管理岗位职员等级晋升制度、事业单位工作人员嘉奖和记功制度,细化实施办法,注重德才素质,加强思想淬炼、政治历练、实践锻炼、专业训练,着力推进公路系统高素质专业化干部队伍建设。

(五)必须坚持创新驱动。一方面必须积极推进公路科技创新,应用推广成熟的“四新”技术和安全节能、绿色环保技术,结合实际开展公路科研,靠科技增效益、降能耗、提质量;另一方面必须以制度创新促进管理增效,以增强针对性、实效性和操作性为要求,坚持责权利相统一原则,对年度考核、干部管理、职级晋升、财务管理、国有资产管理、项目管理、巡查办法等进行废旧立新、修订完善,推进行业管理提质增效。

(六)必须坚持服务发展。干线公路发展必须根植和服务于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必须自觉把干线公路工作放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建设交通强国、交通强省、交通强市的大局中来思考、来谋划、来对接、来发力,以更加积极有效的作为争取党委政府对公路行业的重视支持,以更加优质高效的服务争取人民群众对公路行业的认可赞许,持续优化行业发展内外部环境,不断厚植行业发展优势和根基,奋力谱写出更加绚丽多彩的新时代干线公路追赶超越新篇章。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