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网站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安康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

您当前的位置: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交通资讯 > 交通风采 > 正文内容

踏 平 坎 坷 筑 大 道 ——安康市交通建设20年巡礼

文件名称:
踏 平 坎 坷 筑 大 道 ——安康市交通建设20年巡礼
索引号:
016048017/2020-0345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20年11月30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20-11-30 11:15

安康东接襄沔,南通巴蜀,西达梁洋,北接商洛,是川陕鄂渝四省市咽喉地、区位优势非常重要。但是,由于大山的重重阻隔,安康交通异常困难。旧安康只有汉江的舟楫之便,历史上被称为“四塞之地”。

解放后到改革开放前,安康仅有阳安、襄渝两条铁路交汇,西万、汉白两条国道横贯东西。通县省道只是砂石三级公路,去往乡村只有羊肠小道。有一句顺口溜:“通讯基本靠吼、交通基本靠走”,就是当年秦巴山区交通极端落后的真实写照。

为了改变安康交通极端落后的面貌,安康历届党委、政府,动员全市人民,锲而不舍的狠抓通村公路建设,经过几十年的艰苦奋斗,终于突破了一座座大山的层层重围,全面实现了村村通路通车的宏伟目标,彻底告别了农村交通运输单靠肩挑背驮的历史!

咬定青山不放松

修建通村公路,是时代的呼唤,是群众对幸福生活的迫切向往,是共产党人不忘初心的责任和担当,也是人民共同经历过得艰难曲折而漫长的奋斗历程。

“八五”,尤其是1992年中共陕西省委开“陕南”经济开发座谈会”以来,安康地委、行署把交通、能源作为发展经济的重点工作,使安康交通落后的面貌有了明显改善。1995年省委、省政府又在安康召开了“三通”建设办公会议,地委、行署采取每年组织公路建设大会战和以工代赈、义务建勤等办法,推动各县迅速掀起了农村公路建设的热潮。经过十年奋斗,共新修通村累计公路通村达到3568个。

但是到了1999年底,全市共有公路4480公里,境内没有高速公路,四级和等外公路占80%以上,乡镇通油路率只有35%,村级公路路面铺装率不到1%,有129个乡镇不通油路,1331个行政村不通公路,200万农民出行难、运货难的问题未能解决。

2000年10月,安康撤地改市以后,历届市委、市政府带领全市人民,咬定村村通公路这个“青山”不放松,使安康的交通建设步入了发展快车道。2006年至2008年,安康新建通村公路1万余公里。特别是2009年西康高速公路通车,进一步激发了全市各级党政领导、交通战线干部职工、乡镇村干部群众抢抓历史机遇的积极性,打响了“破除交通瓶颈制约”的攻坚战。2011年,我市展开了一万公里连户路建设为主要内容的“连心工程”。“十一五”以来,全市累计完成水陆交通投资建设近800亿元,经过20年来奋斗,取得了骄人的成就:

——高速公路从无到有。20年来,我市高速公路从实现零的突破到量的提升,继西康、十天、安平、平镇高速公路通车后,安岚高速公路即将通车,全市县县通高速的目标,今年年底即可实现。

——实现了三个百分之百。全市1683个建制村,提前实现了100%通客车的目标!全市所有乡镇和行政村,提前实现了100%通硬化路!全市所有的县实现了100%通二级公路。

——西康、阳安、襄渝三条电气化铁路穿境而过,富强机场建成通航,多条高铁项目正在推进,汉江高等级航道即将复航,全市“六辐射、一通道、三横八纵”公路成网,立体综合交通体系加快形成,昔日“四塞之地”安康,如今变成了四通八达的交通枢纽,成功入选全国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城市。

 

挺起不屈的脊梁

安康在突破“四塞之地”同时,创造了全面实现村村通硬化公路的奇迹!党的领导居功至伟,交通部门精心组织功不可没,而基层干部群众克服艰难险阻,向穷山恶水挑战的英雄事迹,也将永载史册。特别是紫阳毛坝镇竹山村干部群众修筑“天路”的不屈精神,已成为全市人民学习的榜样!

紫阳县毛坝镇竹山村,该村地处川陕交界深山之中,平均海拔1200米,从毛坝镇进村只有两条路,一条是翻山路,陡上陡下,行程6个小时;另一条则是穿山路,一尺宽的羊肠小路几乎全部从悬崖上经过。恐高的人,只要低头看着脚下峭壁峡谷中,深不可测又墨绿色的江水,就会令人头昏目眩。

通路之前,全村356户人家还都点着煤油灯,其中324户住着土房子,32户住着茅草房。因不通公路,没有通讯设施,村民们几乎过着与世隔绝的日子。当地流传一句俗话:“有女莫嫁陡天坡,老死的少摔死的多”!

2003年,年轻的共产党员侯在德,高票当选为竹山村党支部书记。他站在鲜红的党旗下对干部群众说:“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大家选举投了我一票,我上要对得党组织的培养,牢记共产党员要为民谋幸福的初心、下要对得起生我养我的这块土地和父老乡亲,我决心办好三件事:兴茶建茶厂、拉通高压电、修通村级路,如果办不到,我就地辞职!”这是多么决绝的誓言!又是多么庄严的承诺!他是这样说的,也是这样做的。

2006年,竹山村级公路即将动工,面对资金难题,侯在德带头个人举债3万元,其他村两委会成员贷款5万元。在他们的带动下,这个人均年收入只有647元的贫困山村,一下子集资了35万元!有的村民把辛苦养肥的过年猪卖了捐资。有位老婆婆把置办多年的棺材也卖了捐资。侯支书劝他不要卖棺材,老婆婆却平静地说:“只要能修通这条路,娃们能够好好上学,我死以后随便找块破席子一卷、入土为安就行了,我一样会高兴地闭眼!”

当年10月,随着一阵隆隆的炮声,全村800青壮劳力义无反顾地踏进硝烟弥漫的工地,他们起早贪黑奋战在陡峭的石壁上,多数村民用塑料薄膜搭起简易帐篷,干粮袋子挂树上,饮水从山下任河中一桶一桶背上来,几块石头支一口铁锅就是灶台,吃住在工地。村上精壮的年轻汉子承担了打眼放炮的重活,从山顶垂下一根根绳索,像葫芦一样挂在悬崖峭壁上,沿路凿出炮眼23个。年龄稍大的老人承担刨土方、填土方的任务。手艺人负责砌挡墙,10万多方石块,被他们打磨并精心组合成为铺路石。没有挖掘机、没有装载机,村民们以自己的血肉之躯,凭着劳动的双手用铁锤砸、用钢钎撬,硬是在悬崖绝壁上,开挖土方石35万方,凿出了一条宽5米的通道,修筑起了总长21公里,盘旋于高山云雾间神话般的“天路”,创造了感天动地的人间奇迹,全村从此告别了与世隔绝的历史。

竹山村是安康修建万里通村路一个缩影,他们所创造的克难奋进的“村道精神”,就是不朽的延安精神,也是中华民族不屈的传统!真所谓“有志者事竟成,破釜沉舟,百二秦关终归楚;苦心人天不负,卧薪尝胆,三千越甲可吞吴”!

走在希望的大道上

安康交通运输事业大踏步和发展,不仅为全市经济建设发挥了先行官的作用,特别是通村公路全面建成,为交通助力脱贫攻坚,做出了巨大贡献。

平利县老县镇蒋家坪,曾是一个深度贫困村,过去不通公路时,村上茶园以5毛钱一亩发包都无人问津。随着进村公路的打通,这里的茶园兴旺起来,年产15吨的茶叶、带动了106户贫困户增收。今年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这里视察后,蒋家坪村在全国都出了名!参观的人群络绎不绝,生态旅游红火起来。该村党支部书记罗显平深有感触地说:“要不是我们村上通了路,习近平总书记咋可能走到我们这里来?没有公路、就没有全村人的幸福生活。”事实证明,只有交通发展,绿水青山才能变为金山银山。

地处巴山深处的汉滨区财梁社区,是移民搬迁扶贫的安置点。前几年,当地政府招商引资给了十分优惠的政策,但由于这里的道路弯曲狭窄、坑坑洼洼,从社区到干线公路行车需要一个半小时的车程,南方客商不愿前来办厂。去年,这条公路改修一新,整个行程缩短了一个小时,很快就吸引了江苏一家毛绒玩具厂入驻,蔬菜大棚、虾稻养殖基地也相继落户社区,真正实现了“山上兴产业、山下建社区、社区建工厂”。目前,当地已有10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既能赚钱、又能照顾家人。

紫阳县竹山村修通天路之后,大力发展种植、养殖和生态旅游业,人均纯收入增长了12倍,还培养了18名大学生走出大山,放飞着他们青春的梦想!昔日贫穷的悬崖村,正在希望的“天路”上永不停歇的奔跑着!

全国四好农村公路示范县石泉县,20年来公路总里程达到2051公里,其中农村公路达1867公里。他们提出了一个振奋人心的口号:公路延伸到哪里,产业就发展到哪里!目前全县发展蚕桑7.5万亩、黄花菜1.1万亩、烤烟5000亩、紫皮长茄3300亩,农产品加工企业41家,客货车辆742辆,直接带动了13万农民增收,也创造了许多鲜活的小康故事!

数字是枯燥的,也是跳荡的,从这一系列数字的背后,我们看到的是那些创造安康交通事业发展奇迹的人们,那些党政领导、专家学者、工程师、技术员,工人、农民,他们顽强拓荒的足迹,他们不屈生命的流程,和他们无穷智慧和力量的喷发!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