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 网站无障碍

中国政府网 | 陕西省人民政府 | 安康市人民政府 本站支持IPV6

铺筑民生之路惠泽山区群众

文件名称:
铺筑民生之路惠泽山区群众
索引号:
016048017/2021-0404
公开形式:
主动公开
文号:
成文日期:
2011年09月15日
有效性:
有效
公开日期:
2011-09-15 11:56

陕西省安康市交通运输局

2011716日)

尊敬的各位领导:

安康古称金州,取“安宁康泰”之意。位于陕西东南部,北靠秦岭,南依巴山,与四川、重庆、湖北接壤。辖19200个乡镇办事处,2480个行政村,总人口301万,其中农业人口251万。国土面积2.35万平方公里,土石山区占92.5%。安康既是一个革命老区,更是一个自然条件十分艰苦的山区贫困市。全市有8个国家级扶贫重点县,2个省级扶贫重点县,88万贫困人口,脱贫攻坚任务非常艰巨。

安康的贫困,交通是首因。“无风三尺土,有雨赛糨糊”是过去农村公路的真实写照,“十五”末全市还有200万农村老百姓出行难、运货难的问题没有解决,广大群众盼路、修路、护路、用路的愿望十分强烈。我市被列为第三批农村公路示范工程单位后,我们紧紧抓住这个千载难逢的历史机遇,举全市之力,聚万民之智,兴愚公之业,大力实施“破解交通瓶颈制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十一五”全市交通总投资达352亿元,是“十五”期的12倍,占全省五分之一;建成高速公路400多公里,实现了零的突破;改造干线公路800公里;全市公路总里程达2.3万公里。特别是农村公路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工作力度最大、投入资金最多、完成情况最好、质量控制最严、群众满意度最高的时期,建设成果正在改变并深刻影响着安康山村面貌和群众生产生活,并创造了“不甘贫困、克难攻坚,群策群力、苦干实干”的村道精神。交通部联系领导徐祖远副部长和冯正霖副部长先后对我市农村公路建设情况进行视察,并给予了高度评价。总体上看,我市创建工作主要有六个方面的显著特点:

一是资金投入多。完成农村公路建养投资55.6亿元,通村水泥路36亿元,占64.7%,是“十五”期的30倍;县乡公路18亿元;客运站点1亿元;水运工程0.5亿元。

二是建设规模大。新开工项目3000余个,覆盖200个乡镇新铺通乡油路2500多公里,乡镇通油路率由“十五”末的35.5%递增到100%;新铺通村水泥路10400公里,水泥路通村率由不到1%递增到92%,新增2255个村通水泥路,惠及230万农民群众;建成通达工程5000多公里,行政村通公路率由46%递增到100%;创建文明示范路6000公里。

三是工程质量好。坚持“百年大计、质量第一”的方针,积极推行“七公开”制度,建立健全“八大”质量保证体系,树立100%合格理念,坚决实行“零容忍”,确保建一条,成一条。

四是养护管理优。全市养护总里程达20146公里。县道列养1837公里,优良路里程1575公里,优良路率85.77%;乡道列养3015公里,优良路里程2245公里,优良路率74.49%;村道列养15294公里,优良路里程9795公里,优良路率64.05%。

五是站场建设快。坚持走路运并举的发展路子,建成等级客运站64个,简易站197个。全市90%的县拥有二级客运站,30%以上的乡镇拥有等级客运站,8%的建制村有停靠点。

六是交通运输畅。全市机动车每年呈两位数增长,保有量达30万辆。开通县乡客运班线298条,投放客运班车3089辆;投放通村客运车辆1000余辆,开通班线300条。乡镇通班车率达100%、建制村达95%以上。

农村公路建设速度快、标准高、质量好,是部、省的要求,也是市委、市政府和全市300万父老乡亲的共同愿景。回顾安康农村公路建设从孕育到崛起的历史进程,我们强烈地感觉到,这是一个众志成城、励精图治、追求跨越、科学发展的过程。

首先,坚持党政主导,组织落实到位。省委、省政府和省厅将农村公路作为富民强省的重要抓手,出台“群众打底子、政府铺面子”,“先干后补、据实补助、修多少补多少”的政策。全市上下坚持把发展农村公路、改善交通面貌纳入全市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列为年度目标责任考核强力推进。市委、市政府制定了《加快农村公路建设的意见》,明确建设主体,落实配套资金,分解部门责任,建立领导包抓机制,实行进度媒体公示。市委、市政府每年对修路先进乡镇授予“路书记”、“路乡长”称号。尤其是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逢会必讲农村公路,调研必到建设现场,多次强调农村公路要在安康突破发展战略中率先突破。各县区和乡镇都列为“一把手”工程,实行末位淘汰、一票否决。

第二,因地制宜创建,规划设计到位。面对部、省真金白银的政策支持,我们树立“跳起来摘桃子”的理念,提出四年实现“100%乡镇通油路、100%行政村通公路、90%行政村通水泥路”的规划目标,明确了“抢抓机遇、全力以赴,加快步伐、全民改造”的思路和总体要求。实际工作中坚持以旧路改建为主、新建为辅,控制工程造价,提高路面等级,完善排水设施,实施安保工程,增强晴雨通行能力。通乡公路采用山区四级公路标准建设,通村公路路基宽度4.5米,路面宽度3.5米。针对秦巴山区洪涝和地质灾害频发的特点,在全省范围内率先提出通乡和通村公路水泥化,虽然造价相对较高,但全寿命周期长、抗灾能力强。

第三,全民参与建设,群众支持到位。“自己的事自己干、自己的路自己建”、“投入修路眼前吃苦、不投入修路长期吃苦”是农民群众说得最多的话。为保护好农民群众的热情,修农民愿意修的路,我们把项目决定权交给群众,严格“一事一议”程序决定投入,广泛发动群众监督工程质量,积极组织农民护路养路,参与农村公路建养已成为群众的自觉行动,大山深处随处可见“锅灶路边架,干粮树上挂”的感人场面。四年来,全市农民义务投劳300余万个,出资5亿余元。紫阳县竹山村几百村民每天举着火把出门,披着星光回家,一月穿烂两双胶鞋,苦干一年,硬是在陡峭的崖壁上,开凿铺筑了20公里的水泥路,是安康“村道精神”的典型代表。由于农村公路建设始终坚持一切为了群众,紧紧依靠群众,广泛发动群众,大打了一场人民战争,使建设成为有源之水,有本之木。

第四,凝聚各方力量,资金筹措到位。采取“以奖代补补一点、财政资金挤一点、涉农资金捆一点、帮扶部门帮一点、农民群众筹一点”五个一的办法,打破“有多少钱修多少路”的旧观念,树立“修多少路找多少钱”的新思想,全力破解资金制约难题。市委、市政府决定,市县两级财政对农村公路建养配套补助23万元,并持续三至五年,对农村公路建设产生的债务进行兜底。四年政府累计投入农村公路建养资金7亿多元,每年占到地方财政收入的9%以上,部门捆绑资金超过6亿元。

第五,改革创新机制,管理养护到位。坚持一手抓建设,一手抓养护,市政府出台了刚性文件,10县区农村养护体制进行全面改革,完善以县为主的养管体制,落实市县主体责任,养护资金市财政承担20%,县财政承担80%。县区设置农村公路管理局,乡镇成立农村公路管理所。推行群众领养与专业养护相结合的路子,为从事道路养护的返乡农民提供公益性岗位,实现了县乡公路养管规范化、通村公路养管常态化。紫阳县为农村公路“找保姆”、石泉县给通村公路“上户口”的典型经验在全省得到推广。

第六,突出以人为本,公共服务到位。我们致力于“三个服务”,做到修成一条农村路、几个村子变面貌,兴起一个产业,致富一方百姓,振兴一方经济。农村公路建设带动起210多个村成为新农村建设的示范点,380多个村发展起农家乐、茶叶、魔芋、大棚蔬菜、畜禽养殖和客货运输等产业。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由“十五”末的1799元提高到3976元、净增2177元。为巩固通村水泥路建设成果,延长使用寿命,更好的惠及广大群众,我们从今年开始,市县按每公里各1万元补助,计划用三年时间将1万公里通村水泥路全部建成示范路。针对群众家门口与村道之间是土路的“肠梗阻”现状,我们在宁陕县试点实行政府奖补水泥、农户修建路基的办法建设连户路。通村示范路和连户路让邻里和睦、心贴心了,使干群和谐、心连心了。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交通部和省厅长期关心支持的结果,是安康社会各界群众广泛参与和苦干实干的结果。客观来讲我市交通建设还远远落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瓶颈制约因素还未根本破解,路网结构不尽完善,公路等级仍然偏低,建养资金不足,这些都需要上级一如既往给予关怀。我们将认真贯彻这次会议精神,学习借鉴其他地区先进经验,突出抓好1万公里通村示范路、1万公里农村连户路“双万”工程,把农村公路交通提升到更高水平,在秦巴山区高高竖起农村公路示范市的旗帜,以实际行动感谢部省领导对我们的关心和支持。

以上汇报,如有不妥,敬请各位领导批评指正!
【打印本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