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交通运输局荣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称号
从4月28日陕西省委、省政府召开的劳动模范表彰大会上获悉,安康市交通运输局喜获“陕西省劳动模范先进集体”荣誉称号,这是自2007年以来安康市党政机关中唯一获此殊荣的集体。
“十一五”以来,安康市交通运输局紧紧围绕“破解交通瓶颈制约、服务经济社会发展”战略,超前谋划,抢抓机遇,主动争取项目,艰苦奋斗创业,凝心聚力建设,谱写了安康交通发展的辉煌篇章,使多年来制约安康经济社会发展的交通瓶颈得以破解,促推安康市迈上了对外开放、跨越发展的快车道。该局连续多年获省、市目标责任考核优秀奖。
抢抓历史机遇,强力推进交通基础建设。倍加珍惜西部大开发中省加快公路为主的交通基础设施发展的机遇,坚持把公路交通建设作为安康突破发展的重要基础产业来抓,累计完成交通固定资产投资410.32亿元,是“十五”的14倍,每年占全市固定资产投资30%以上。全市公路总里程达到20605公里,比“十五”末增长5597公里。高速、二级、三级、四级公路里程分别达到450公里、283公里、940公里、15715公里,等级公路由“十五”末5002公里增长到16720公里,净增11718公里。公路密度由“十五”末每百平方公里26公里提高到86公里、净增60公里,高于全省平均密度12公里。全市100%乡镇通油路,100%建制村通公路,90%的建制村通水泥路。以高速公路为骨架、国省干线公路为主体、县乡村公路为基础的公路运输网络基本建成。
矢志加压奋进,创建通村示范公路典型。为进一步巩固“万公里通村水泥路”建设成果,2011年安康市委、市政府创造性地提出用3年时间将一万公里通村水泥路全部建成示范路。经过多方努力,现已建成通村示范路3419公里,完成投资16930万元。开展了石泉和平利两个省级、岚皋和镇坪两个市级农村交通运输示范县创建工作,均通过省、市验收。在宁陕县试点实行政府奖补水泥、农户修建路基的办法建设连户路240公里,市委组织部作为“为民服务、创先争优”的典型在全市推广,并确立了建设“万公里连户路”目标,逐步完善村道微循环。2011年省公路局在石泉县召开现场会,肯定了安康农村公路养护体制改革的经验;交通运输部在重庆召开的全国农村公路建设质量年活动和示范工程单位经验交流会上,安康市作为典型进行交流发言。交通运输部冯正霖副部长及省交通运输厅党政主要领导在安康调研时都给予了高度评价。
提升服务能力,交通运输产业蓬勃发展。积极探索创新农村公路养管机制,加强农村公路养管,着力提升交通运输服务能力和水平,县、乡、村公路养护质量稳中有升,优良路率分别达到84.92%、71.56%、67.18%。大力发展运输产业,累计建成各类客运站261个,90%的县拥有二级客运站,30%以上的乡镇拥有等级客运站,8%的建制村有停靠点。相继建成汉江漩涡至安康、喜河库区、紫阳客运港、流水货运码头等四大水运建设项目,改造农村渡口72处,建成了石泉、紫阳、汉滨、岚皋规范化海事处。全市营运客货车辆达20000辆,2011年完成公路客运量、客运周转量7617万人、284279万人公里;货运量、货运周转量6106万吨、307668万吨公里;完成水路客运量282万人、旅客周转量5484万人公里;货运量165万吨、货物周转量5785万吨公里。全市1006辆班线客车中有956辆实现公司化和集约化,清理改造达到95%;高速客运100%实行公司化经营;开通农村客运线路268条,乡镇班车通达率100%,行政村客车通达率达93%以上。
创新交通精神,不断提升行业文明水平。突出“抓文明、树新风,抓创建、兴交通”主题,在轰轰烈烈的通村水泥路建设主战场上,创新发展了“不甘贫困,负重加压;众志成城,群策群力;奋力拼搏,开拓进取;真抓实干,勇创佳绩”的“村道精神”。“村道精神”已在全市上下形成共识,成为市委、市政府新时期大力弘扬的“三苦”、“阳晨”、“村道”三种精神之一,不仅是交通文化建设的核心,也是全市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精神动力。深入推进文明创建,市交通运输局机关连续5年获得省、市创佳评差先进单位,被交通运输部授予2010年度“全国交通运输行业文明单位”荣誉称号。
认真落实责任,建设安全廉洁和谐行业。狠抓交通行业安全生产,突出加强交通工程建设和客货运输运营安全管理,健全完善了安全管理长效机制,全系统连续10年未发生水陆运输、施工安全重大责任事故,有力维护了交通行业稳定。坚持“管行业必先管行风”的原则,推行政务公开,开展行风评议,纠风治乱,依法行政。强化工程建设领域突出问题专项治理,有效杜绝了行业腐败。着力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和先进性建设,狠抓思想、组织、作风、制度和党风廉政工作,扎实开展“为民服务、创先争优”和正风肃纪活动,全市公路多年保持了无“三乱”成果,连续多年获得市纪委先进单位表彰。营造了全系统风清气正、奋发向上的干事创业氛围,广大干部群众对交通运输工作的满意度逐年提高。